联系我们

    企业及人才热线:
    010-86205338(北京)
    029-68577895(西安)
    客户邮箱服务:

猎头说:你想跳槽了?

发布时间:2017年02月24日

文章百里挑一,观点鲜明犀利,选文交给我们,时间节省给您。「HRD俱乐部」一个提升自我的平台。

前几天赤兔小秘书甩给我了一个问题让我参与讨论:年轻人应该多跳槽吗?我顺手翻了一下之前的讨论话题,发现近期讨论跳槽的真不少,还看到一个与跳槽相关的讨论“当你裸辞的时候,你在想什么?”,有483个关注,3221人参与,看了一些讨论发言后,突然想写写这个话题,送给开工在际,纠结着要不要跳槽的职场人。

听说你想跳槽了

1

亲历跳槽

做为一个职场老司机,我也跳过槽。那是1999年,我从济南跳到厦门,从重卡跳到客车,从办公室主任跳到售后服务工程师。这一跳动静挺大的,许多人觉得我脑子坏掉了,主动放弃办公室主任的职位去做一个基层员工,后来大家终于找到了一个理由就是收入提高了300%,这才没把我当成神经病。今天我也爆料一下,其实让我动心的并不是收入,而是对于厦门这个城市的喜爱,这里有我的小学中学大学同学若干,有我喜欢的大海和蓝天,三天不洗的白衬衣领子比济南穿一天还干净,真的就是酱样子。

事隔多年,再回看这次跳槽,木有任何后悔。管在我的事业和生活跌入低谷的时候,我也曾想过,如果我没有跳槽,我应该不会这么悲催吧;当我看到一大波在我跳槽时还是普通工程师的小伙伴都做到了集团的中高层领导的时候,我也曾想过,如果我没有跳槽,我现在会是什么职位?老同事们聚集会说起自己的孩子在国外某个大学读书,在国外某个城市工作的时候,我也曾想过,如果我没有跳槽,我的儿子是不是也出国镀金或在海外发展了?这都是我受到什么刺激的时候真实的想法,只是这种想法就象浮云,从来不曾定格,很快很快就飘过。

我知道这世界根本就没有什么“如果”,生命是一次单程的旅行,你走往了A的方向,就永远不知道走在B的路上会发生什么。因此我这一次跳槽到底应该不应该跳?跳的对不对?好不好?这其实根本没有真实的结论和答案,有的只是人们的构建。一万个人就有一万个头脑的分析和经验的判断,永远不必去想当时不跳的话,现在会是什么样子,我知道那是我在那个当下能为自己做出的最好选择。

2

掺和跳槽

我1983年大学毕业,目前工作的单位是第三家公司,而我儿子2013年大学毕业,目前工作的单位也是第三家公司,这其实是这个时代快速变化的一个投影。做为母亲,儿子二次跳槽都事先告诉了我,我们为此讨论也有过争论。第一次他在厦门换公司,没有考虑换行业和职位,他想裸辞我持反对意见,他最后采纳了我的建议。第二次,他从页游换手游,从厦门到北京,我觉得他讲的有道理,不裸辞不方便面试找工作,所以他辞职后去了北京,一周时间找到了现在的工作。

这次春节回家,他在朋友圈里说“我有很多次离开北京,印象很深的是毕业那年,而今天也不一般。我爱Zealot,爱这帮天才和傻逼们,希望来看,能做出有趣又有些不同的产品”。他是那么爱他的工作和公司,那种幸福感染和感动到我,大年初一吃个饭,还用菜摆个Pose秀恩爱,也是没谁了。

无论是做为母亲还是做为生涯规划师,我永远都只是他的“重要他人”,除了他自己,没有人可以替他决定和承担,无论我多么的爱他,多么的想支持他,我能做的就是站在自己的位置上,把我的观点和建议告诉他。

 

3

跳槽碎碎念

2015年10月入驻新精英选对平台做职场导师,所服务的个案中有7成以上是职业定位问题,其中有相当的部分都直接或间接的面临跳槽的决策或探索。我咨询的跳槽案例,有这样的一些共性:不爽就跳;放大现在的问题和下家的美好;盲目的跳。在我看来,跳槽是当代常用和有效的生涯发展策略,也但是决策过程涉及因素复杂,结果也很难评估,一般人都是凭着感性和直觉做出决定。实际上,跳槽还是有些原则需要把握的,掌握了这些原则,在做出决定之前,先进行理性的分析,能大大提高跳槽对于职业发展的贡献。具体来说,有三要三不要:

要综合考量职业收益

先讲个知识点:职业收益=钱+本钱+情感。

钱好理解好计量,是当下兑现的,客观的;

情感就是在工作情境中的感受和感觉,是当下感知的,主观的;

 

本钱指的是当下不能兑现而可以在未来兑现的交换资源,比如技能、经验、人脉、背书等等,是主观的预估。马云说员工离职要么是钱给少了,要么是心受委屈了,其实还有一点是他没说到的,就是本钱或者叫自我成长。

对于一份工作的收益,要用这三方面的因素来评估价值。人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核心需求会发生变化,因此这三项收益的权重也会发生变化。在相同的发展阶段,不同的人因为价值观不同,对这三项收益的要求也会不同。收入高的工作可能压力大,感受性差;舒服的工作,可能提升有限,无后发之力;有发展空间,但眼下的薪水却让生活捉襟见肘。

因此,职业好不好,与个人价值观和当前的客观需求有关,同一份工作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会有不同的评价,要全面综合的考量这三个部分与个人的匹配度,不可忽略也不可过份强调任何一个。

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一份工作做的很痛苦,原因是多方面的,有些痛苦可能只是暂时的。环境方面,有时候换个主管后就好了,个人方面自己能力提升后或者目标期待调整后就好了,总之环境和人都是变量,不要把事情看死了。

跳槽之前,先看看,自己还能做出哪些调整和改变?哪些问题是可以通过自我成长得到解决的?

哪些痛苦是阶段性的,是暂时的困境,是有期限的?

另外,选择工作既要解决当下的核心需求,提高生活品质,又要向前看一点,降低“消费”型的职业收益,转为“投资”型的职业收益,要找个一个平衡现在和未来的利益点做最优解。

要全面平衡的看待生涯

生涯是多角色多任务的,工作和生活平分着一个人的资源,也共同决定了生活的满意度。跳槽有时候找到了一个更满意的工作,但是却降低了总体的生活,比如夫妻分居,比如没法陪伴孩子,比如没有时间约会谈恋爱。

一个方案是10分的白天加个5分的夜晚,另一个方案8分的白天和7分的夜晚,你要明白哪个是你的菜。怎么选都是OK的,没有对错,只是你要懂得自己是谁,想要什么生活,又凭什么能过上自己想要生活。

 

不要在情绪状态下做决策

工作不爽就想跳槽,这是一种自我保护的本能,意图在于用改变情境来解除痛苦。

这是很正常的反应,也是短期有效的办法,但绝对不是最好的方案。

人与工作是一个系统,存在交互关系,共为因果,从来没有受害者。有些痛苦的感觉并不是环境造成的,只能通过改变自身才能彻底解除,比如人际交流障碍,比如职业能力不足,否则换个工作痛苦还是会再次出现,不会游泳换个游泳池是没有用的。因此工作做的不爽的时候,第一要务是先进行情绪的处理,再做决策。

有人说,非常不爽啊,受不了,怎么办?答案是跳槽或许很快与不爽分离了,但却不是解决不爽的唯一有效方法。实际上情绪是个信差,是个宝贝,能面对不爽就能找到成长的痛点,而逃离不爽也一定是有代价的,要看到这个代价并权衡再做决策。有很多的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来处理情绪,有机会再谈。

原则就是尽量把情绪处理和跳槽分成二件事来做,能很大程度上避免风险,冲动是魔鬼这话真心不假。

 

一年之计在于春,明天开工喽。无论你跳与不跳,都祝愿2017的你心想事成!


 

X